试题内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感旧歌者
(元)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注】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15.这两首诗都写到了 的形象,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2分)
16.简析这两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试题答案:
15.【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歌者或李龟年 不胜今昔或昔盛今衰,世境离乱(每空1分)
解析:找出每首诗中的意象,结合意象分析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16.【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杜诗:(1)对比,本诗以开元鼎盛时期“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美好回忆,与“落花时节”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眼前的凋零与衰颓,寄寓了诗人对世运衰颓、社会动乱和自己衰病漂泊的无限感慨。(2)反衬,“江南好风景”又成了重逢的老歌者与老诗人颠沛流离、身世沉沦和乱离时世的反衬,更突出了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境遇的不幸。戴诗:(1)衬托(乐景衬哀情),本诗选取“牡丹”“红豆”和“檀板”“朱丝”“锦色笺”几个艳丽的意象,重彩点染出一幅鲜活艳丽之景,与嵌在其中的“头白”的歌者形成极大的反差。衬出歌者身世之可悲,境遇之可哀;诗人哀人自哀,对故国沦亡之无限悲慨也便和盘托出了。(2)借代,用“李龟年”代指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者。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手法2分,分析2分。答对一种手法及其分析即可。评分标准: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得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再得1分;两首诗中能各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得当的即得满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诗词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李龟年是盛唐时期声名赫赫的音乐家,但其生卒、籍贯、出身等均已不详。我们只知道他生活在唐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年间,擅长歌唱,还会作曲,对地方音乐也相当熟悉。有一次,他在岐王府听见有人弹琴,就说:“这是秦地的音乐。”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这是楚地的音乐。”岐王听了很惊讶,到帘幕后面一问,果然如此。凭借其过人的音乐技艺,李龟年受到喜爱音乐的唐玄宗的赏识,“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于公侯”。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感旧歌者》
读这首诗,你仿佛遇见了一位高超的丹青手,他手挥彩毫,三笔两抹,就为你留下了一幅色泽鲜明、线条凝练的人物画。
画面一铺展,开笔未先写人物,而先描画背景。它应该是在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一抹浅浅的青绿,染出了满湖的清风细波;在遥远天际,点几处碧风淡影。然后再在湖岸近处,以浓彩画一丛绿叶映衬中如火绽放的牡丹;几枝结满果筴的绿条,从画面之右上角横斜而下——那正是唐代诗人王维,曾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歌咏过的南国“红豆树”。这便是开篇“牡丹红豆艳春天”之画意,花色浓艳的牡丹和出筴艳丽的红豆,辉映着一个多么秀美的湖上之春!
接着为你勾勒的,大抵是一艘游船。船在岸边,可眺望湖上秀色,船之另一半当隐在画面之外。空荡的舱中,画一张长桌,桌上添一幅拍板,那是用精致的檀木所制成。然后彩笔轻描,一架朱红丝弦的桐琴,便横置在了你的眼前,琴之一侧,则是锦缎般五彩之笺——那该是让听众点选的歌笺吧?
这一切一经画成,你不免怦然心动了——那是妙韵天成的歌者之行当呵!坐船上听几阕清歌,在湖光潋滟,山色空蒙间回荡,岂不妙极?现在该把这位歌者呼唤出来了:她当然不是浔阳江头夜月下的伤心商妇,而杜牧在滕王阁上喜遇过的妙龄歌女了!然而,丹青手以简峭的线条勾画出来的,却是一位面容憔悴的白发老翁——既然没有听众,当然也不再调琴,只是默默地凝望着湖上沉思,甚至也忘了品味那斟满已久的杯酒……
在如此明艳的春日湖景前,画出的竟是一位如此潦倒的垂暮老人!这景象不仅令人哀怅,简直还带几分残酷。他究竟是谁?“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直到诗之结句,作者才在掷笔而叹中,透露了这位老人的身份;原来,他当年竟是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唱家。
读过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的都知道,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歌者。但安史之乱中,终于落魄江南,再无出入“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幸运和荣耀了。史载他在江南,“每逢良辰美景”,便“为人歌数阕”,闻之者“莫不掩泣罢酒”。此诗既以李龟年拟比主人公,则这位白发歌者,当年一定是宋都临安的名角无疑,而今却竟已无人识他了!如果说,前人“掩泣”于李龟年之晚年歌唱,是因为她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复返;那么此诗之伤叹前朝歌者的“头白江南”,其哀慨就更要深沉得多;他简直就是诗人美好故国一朝覆灭的缩影呵!《西湖余志》称戴表元“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此诗正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境,抒写了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
现在在看“画”上的白发歌者,你恐怕也要为之堕泪了:艳丽的牡丹如火绽放,不使歌者的如雪白发更加怵目惊心?“一尊”苦酒,只能令他的哀愁更增苦涩,又哪有心思去喝!周遭空无一人,谁也不知道她此刻有多孤寂。也许只有红豆树上的相思子,才能理解他默默无语中涌起在心头的,对于故国往昔的绵绵思情吧?
试题内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感旧歌者
(元)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注】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15.这两首诗都写到了 的形象,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2分)
16.简析这两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试题答案:
15.【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歌者或李龟年 不胜今昔或昔盛今衰,世境离乱(每空1分)
解析:找出每首诗中的意象,结合意象分析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16.【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杜诗:(1)对比,本诗以开元鼎盛时期“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美好回忆,与“落花时节”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眼前的凋零与衰颓,寄寓了诗人对世运衰颓、社会动乱和自己衰病漂泊的无限感慨。(2)反衬,“江南好风景”又成了重逢的老歌者与老诗人颠沛流离、身世沉沦和乱离时世的反衬,更突出了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境遇的不幸。戴诗:(1)衬托(乐景衬哀情),本诗选取“牡丹”“红豆”和“檀板”“朱丝”“锦色笺”几个艳丽的意象,重彩点染出一幅鲜活艳丽之景,与嵌在其中的“头白”的歌者形成极大的反差。衬出歌者身世之可悲,境遇之可哀;诗人哀人自哀,对故国沦亡之无限悲慨也便和盘托出了。(2)借代,用“李龟年”代指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者。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手法2分,分析2分。答对一种手法及其分析即可。评分标准: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得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再得1分;两首诗中能各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得当的即得满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诗词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李龟年是盛唐时期声名赫赫的音乐家,但其生卒、籍贯、出身等均已不详。我们只知道他生活在唐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年间,擅长歌唱,还会作曲,对地方音乐也相当熟悉。有一次,他在岐王府听见有人弹琴,就说:“这是秦地的音乐。”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这是楚地的音乐。”岐王听了很惊讶,到帘幕后面一问,果然如此。凭借其过人的音乐技艺,李龟年受到喜爱音乐的唐玄宗的赏识,“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于公侯”。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感旧歌者》
读这首诗,你仿佛遇见了一位高超的丹青手,他手挥彩毫,三笔两抹,就为你留下了一幅色泽鲜明、线条凝练的人物画。
画面一铺展,开笔未先写人物,而先描画背景。它应该是在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一抹浅浅的青绿,染出了满湖的清风细波;在遥远天际,点几处碧风淡影。然后再在湖岸近处,以浓彩画一丛绿叶映衬中如火绽放的牡丹;几枝结满果筴的绿条,从画面之右上角横斜而下——那正是唐代诗人王维,曾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歌咏过的南国“红豆树”。这便是开篇“牡丹红豆艳春天”之画意,花色浓艳的牡丹和出筴艳丽的红豆,辉映着一个多么秀美的湖上之春!
接着为你勾勒的,大抵是一艘游船。船在岸边,可眺望湖上秀色,船之另一半当隐在画面之外。空荡的舱中,画一张长桌,桌上添一幅拍板,那是用精致的檀木所制成。然后彩笔轻描,一架朱红丝弦的桐琴,便横置在了你的眼前,琴之一侧,则是锦缎般五彩之笺——那该是让听众点选的歌笺吧?
这一切一经画成,你不免怦然心动了——那是妙韵天成的歌者之行当呵!坐船上听几阕清歌,在湖光潋滟,山色空蒙间回荡,岂不妙极?现在该把这位歌者呼唤出来了:她当然不是浔阳江头夜月下的伤心商妇,而杜牧在滕王阁上喜遇过的妙龄歌女了!然而,丹青手以简峭的线条勾画出来的,却是一位面容憔悴的白发老翁——既然没有听众,当然也不再调琴,只是默默地凝望着湖上沉思,甚至也忘了品味那斟满已久的杯酒……
在如此明艳的春日湖景前,画出的竟是一位如此潦倒的垂暮老人!这景象不仅令人哀怅,简直还带几分残酷。他究竟是谁?“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直到诗之结句,作者才在掷笔而叹中,透露了这位老人的身份;原来,他当年竟是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唱家。
读过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的都知道,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歌者。但安史之乱中,终于落魄江南,再无出入“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幸运和荣耀了。史载他在江南,“每逢良辰美景”,便“为人歌数阕”,闻之者“莫不掩泣罢酒”。此诗既以李龟年拟比主人公,则这位白发歌者,当年一定是宋都临安的名角无疑,而今却竟已无人识他了!如果说,前人“掩泣”于李龟年之晚年歌唱,是因为她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复返;那么此诗之伤叹前朝歌者的“头白江南”,其哀慨就更要深沉得多;他简直就是诗人美好故国一朝覆灭的缩影呵!《西湖余志》称戴表元“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此诗正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境,抒写了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
现在在看“画”上的白发歌者,你恐怕也要为之堕泪了:艳丽的牡丹如火绽放,不使歌者的如雪白发更加怵目惊心?“一尊”苦酒,只能令他的哀愁更增苦涩,又哪有心思去喝!周遭空无一人,谁也不知道她此刻有多孤寂。也许只有红豆树上的相思子,才能理解他默默无语中涌起在心头的,对于故国往昔的绵绵思情吧?
点击右上角
"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